2012/7/23臺南州曾文郡總爺神社(今南瀛總爺藝文中心)

                          

       來到麻豆區,除了拜訪曾文神社外,當然不可不去總爺神社唷!雖然時空的轉變,這些神社大多成了廢墟不然就是改建,已不見昔日的莊嚴及風華,不過卻仍可從今遺址所殘存的殘跡中,從新認識這一段你所不知道的歷史,從曾文神社殘跡到總爺糖廠不用五分鐘就到了,相當的近,您可以將車停放在總爺糖廠專屬的停車場內;也可以沿標開往總爺國小一帶,這次我們是將車停放在糖廠的停車場,然後沿著俱樂部前的由樟樹築成的綠色隧道前進,首先可見幾棟重新翻修過後的日本時代建築,然後再看到戰後建成的集會堂及由神社改建的總爺國小。

       總爺糖廠前身為明治製糖株式會社總爺工場,也是明治製糖株式會社總社所在,明治製糖株式會社總爺工廠創立於明治45(1911),而在工廠內曾設有一座神社─總爺社,總爺社於昭和5(1930)1031日鎮座,社格為社,祭神為天照大神、大國魂命、大宜都比売命,例祭日為每年的1123日。戰後,民國36年,臺糖公司將神社原址改設代用學校─臺糖第十小學,最早這個小學只有四年級,隔年增設五年級一班,並奉令改名為「臺南縣私立台糖第三小學」。

        民國384月,遵照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令《調整私立小學辦法》,臺糖第三小學易名為「臺南縣麻豆鎮總爺代用國校」,設立一至六年級,成為完全小學。民國4910月,總爺代用國校新校舍落成。民國5781日,臺糖將各廠附設小學移交地方政府接辦,總爺代用國校改名為「臺南縣麻豆鎮總爺國民小學」。

       民國973月至4月,總爺國小六十週年校慶,同時也是最後的校慶。同年5月,當時的臺南縣長蘇煥智提出將總爺國小與文正國小合併,「總爺國小反併校行動聯盟」成立;當時總爺校友發起了「反併校連署」與「給縣長的陳情書」的救總爺運動。715日,總爺學生代表鄭雅心勝訴,使總爺有留下的希望,各界開始發起「小學生告贏大縣長」的話題。但在81日,總爺國小與文正國小合併,結束了六十年的歲月。現在原總爺國小校地成為南瀛總爺藝文中心的一部分。


由大門進入,將車停放在停車場後,步行前往綠色隧道的第一站,就可以看到這已退役的防空洞,雖然已無使用,不過整理得還蠻乾淨的!在入口前的牆上還帖有許多的畫作。


停車場旁空地還可見磚砌防空洞,雖然已退役,不過藝術家在它的外牆上貼上了馬賽克,也增添了許多不一樣的生命力!

停車場旁綠地,靠近升旗臺一帶,有一座由石燈籠桿殘跡所改裝而成的石桌。


這棟兩層樓建築,則為舊圖書館建築。


招待所旁的草地上,擺放數座人形的雕術作品,另外還可見昔日五分車專用的設備遺跡,也形成一副相當怪異的對比。




兩層樓木造建築,這是日本時代明治製糖株式會社總爺工場所屬的員工俱樂部,經過大整修後,少了些古意!但仍可從兩層樓木造建築可想像當時當時的氣派及豪華程度。




昔日的員工俱樂部,現在成了招待所,可享當時的員工福利有多好呀!!此員工俱樂部建築屬日本東京式二樓木構造建築雅屋,建築特色相當的中規中矩,且左右對稱。


立於綠色隧道旁的紀念碑。



由樟樹及茄苳等數所組合成的綠色隧道,雖然只有200公尺左右的距離,不過這些老樹有些都超過一甲子以上!!

在綠色隧道旁發現一座春日造型的石燈籠,石燈後方有刻字,不過這次前來樹長得很茂盛,無法拍攝,相當可惜!此石燈籠所奉獻者為伊藤彌吉;奉納時間為昭和六年三月十日。


位於綠舍隧道左前側的紅樓,此棟建築於大正元年(1912)竣工,此棟建築也為當時明治製糖株式會社總爺工場的主要辦公大樓,此棟建築簡單卻不失大雅,裝飾部分也相當的簡潔,雖然經過了許多年,但這棟建築仍相當的耐看。

另棟紅樓建築則位於今招待所旁一帶,這棟一層樓的紅樓建築今稱「紅磚工藝館」,紅色的磚牆;入口處還有仿文藝復興之設計,相當的古色古香。



紅磚工藝館另側,教堂似長形上下對開式窗戶相當的有文藝復興風格,可惜這面牆有被改造過了!


由此門進入,則來到了昔日高級長官及廠長宿舍的範圍,目前此區規劃為展場中心,定期會有藝術家在此舉辦展覽活動。


廠長宿舍,昔日日本時代的社長宿舍,佔地相當的寬廣,當時可是所謂的禁地呢!不是一般人可以隨便進入的。




大門一景,門前的階梯左右護欄還特別製作成弧形的。


走進社長宿舍後方,這一區原本是門禁深嚴的禁地,不過現在隨時都可入後花園體驗一下當時社長的午後時光。


原本有一對的石燈籠,但這次來只看到這一支石燈籠,另一支石燈籠不見了!相當可惜!


昔日總爺糖廠內一區,這一區尚未開發,不過未整理的樹林相當的茂密,也相當的有fu!


靠近總爺國小旁的中山堂,在日本時代,這應該為糖廠的公會堂或稱集會所,戰後則改稱中山堂,這也是許多縣市所常見的現象,在當時可是相當愛國的表現之一呢!


總爺國小到了!傳說中的總爺神社舊址處,雖然已不見昔日的風華及莊嚴情景,更不見戰後兒童嬉戲的聲音,但這座學校及校內的狛犬卻見證了這個區域的改變及糖廠的興盛及衰退。



戰後總爺神社改建為總爺代用國民學校時,神社鳥居改建為學校牌坊時的樣貌,還可見改造後的神社鳥居、參拜步道等設施。透過老照片的比對,走進校門左右兩棵老樹,那兩棵原本是總爺神社時期就已種植,當時還只是小樹一株,幾十年過去了,神社已改建校舍,但這兩株昔日的小樹卻已長了相當粗壯的大樹了!




狛犬現今的位置處,應該與日本時代原本的位置沒什麼太大的改變,只是當時是左右對看的擺設方式;如今改為兩隻狛犬朝大門(中國石獅擺設的習慣)的方式來擺設,不過這一對狛犬保存得還算不錯!但可惜的是左右兩隻狛犬的方向似乎出了些問題!

                           

左側狛犬側面一景,再度子上還可見幾個太陽紋的圖騰,另外尖聳的尾巴也是祂最大的特徵。

                                              

                                          

                                                                總爺神社狛犬一景


狛犬側面特寫


狛犬背面一景

本篇文章參考資料
1.臺南市總爺藝文中心網站
2.神社殘跡
3.鞠園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12/11/08 臺北公園內臺灣護國神社神馬

2012年11月8日起個大早!搭乘太魯閣號列車來到臺北,今日來到臺北不是觀光,而是來此開會!開會的底點剛好就位於台灣博物館附近,所以趁開會前的一小時多的空檔時間,來到台灣歷史博物館及228紀念公園參觀,順便也記錄一些公園內的古蹟及歷史文物。 位於228紀念公園內的兒...

熱門文章